返回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21財經:21專訪|天能股份董事長張天任:搶占技術創新高地 避免同業間過度投資

發布時間:2021-8-18 21:23:00  閱讀數:7565

鋰電出海、電車逆襲、風光平價,新能源產業正經歷著“如火如荼”的變革。在政策利好頻出、技術加快迭代及使用成本降低等多種因素的促使下,新能源電池的需求也順理成章地得到爆發性增長。 

“沒有創新精神,我走不到今天,天能也不可能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動力電池賽道頭部企業天能股份董事長張天任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過程中感慨。天能股份是同賽道中率先突破動力電池核心技術并率先發展循環經濟的公司,構建了“鉛+鋰”閉環生態圈,來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 

“變”中求發展 

2018年,國家提出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任務進入攻堅階段。當時,張天任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他思考后決定由天能來牽頭,與同行競爭對手們一道建立一個生態創新賦能平臺,新能源電池賽道及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伙伴都可以在平臺交流分享和溝通。他想要去推動建設一個良性健康的賽道生態圈。在各方的支持幫助下,2018年8月19日,張天任愿景中的第一屆“819電池節”正式創辦。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勢之下,實現“雙碳”目標就意味著國內新能源企業們要加速尋求新的定位與角色。 

“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更蘊含了無限可能的發展機遇。”張天任為天能設定了3個“角色”定位:能源技術革命的創新者、綠色低碳發展的踐行者、全球能源治理的貢獻者。“中國企業要形成合力,必須瞄準國際新能源技術前沿,加速科技研發創新,推動在核心技術上實現革命性突破,確保在全球新一輪能源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走在前列。”他認為,綠色低碳發展會是大勢所趨,企業要提供更為多元化的清潔環保能源產品去滿足市場需求。同時,解決氣候和環境問題的關鍵就是全球能源治理。“企業既要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還要加強建設生態文明,深度參與到全球能源治理的歷程中。” 

過去,傳統蓄電池行業普遍存有“低小散”企業占比大、中低端產能過剩、產品結構粗放、盈利能力不高等痛點。“天能集團一方面是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淘汰投入大、產出低、無利潤的非戰略性產業,另一方面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張天任表示,集團在陸續投資布局建設新能源鋰電、智慧能源、啟停電池、智能裝備自動化設備和生產線等一批項目,加快城市智能微電網和鋰電產業園、綠色智造產業園建設,打造發展新老產業齊頭并進的“雙引擎”。 

“天能采用了磷酸鐵鋰、三元、錳酸鋰等主流鋰電池技術,并掌握高鎳多元、石墨烯等多種高性能正極材料及高安全性隔膜的應用技術來構建完整的技術體系。”張天任向21世紀經濟報道透露,天能控股集團也在同步積極創新三套智慧儲能系統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我們在鋰電、氫能、鉛電方面分別設有研究院,以及汽車電池、工業電池、智慧能源與儲能、汽車動力電池等方面的研發機構,形成立體化的科研組織體系。”

“紅海”突圍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十三五”期間,鉛酸蓄電池產量復合增長率為10.76%,預計2022年國內鉛酸蓄電池產量將達27359萬千伏安時,國內鉛酸蓄電池需求量將達25879萬千伏安時。 

值得注意的是,鉛蓄電池是天能股份營收占比超95%的業務,毛利率較高并穩中有升,在原材料價格波動的情況下保持著穩定的利潤空間。 

據了解,天能陸續研發出新型鉛炭電池、電動車用稀土硅膠電池、石墨烯復合材料鉛蓄電池,導入新型綠色動力電池、起動啟停電池和儲能電池等一系列產業項目,讓傳統產業煥發生機。去年,天能在與浙江省電力公司共同建設的電網側儲能電站項目中,使用的就是新開發的新型鉛炭電池。 

“天能在鉛鋰氫之外,也在關注、研究、策劃一些新的技術方向,如鈉離子電池、固態鋰電池、金屬鋰電池等。我們在優化提升鉛蓄電池引領地位的基礎上,加大加快鋰電池、氫燃料電池的發展,形成三種電池梯度并存的格局。與此同時,我們積極向產業上下游拓展,發展智慧出行與智慧能源。”張天任以二輪車電池技術為例,“過去用的是鉛蓄電池,近幾個月,越來越多的鋰電池,鈉離子電池得到廣泛關注,可以預見不久會有一些鈉離子電池二輪車推向市場。此外,甲醇燃料電池也具有應用于二輪車的可能性。” 

在電池技術的演化中,基于電化學材料的創新最為根本,也最具挑戰。 

7月29日,時隔2個月的傳聞之后,寧德時代鈉離子電池正式公開亮相,短短10分鐘的發布會,就引發了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寧德時代股票隨之拉升。 

鋰離子電池的大規模推廣,讓相關資源緊缺愈發凸顯。鈉離子電池順應推出,因其儲量極其豐富、高安全、低成本且在低溫性能、快充以及環境的適應性等方面擁有獨特的優勢,并與鋰離子電池相互兼容互補,順理成章成為行業探索創新的新方向。 

不可置否,要在競爭日趨激烈、同質化明顯的“紅海”賽道中突圍,產能向海外梯度的轉移成為了企業的不二法門。“天能響應國家‘一帶一路’號召,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產品經營和資本運營雙輪驅動。”此外,張天任提出了“實業+科技+資本”的天能新發展戰略,把科技放在了“三輪驅動”的核心地位。 

“我們通過技術創新與多技術路線布局,來推動產業綠色智能化升級。比如在鉛電上推出了帕歐達耐用核心技術系統、在鋰電上和法國帥福得公司的技術合作打造安全核心科技等。”他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要辯證看待賽道企業間的增量與提速,鋰電產業發展是大趨勢,技術路線的并行將會是賽道的新常態,但企業之間要形成良性的競合關系,避免過度投資、濫投資的發生。“盡管我國鋰電發展前景廣闊,但與鉛蓄電池、氫燃料電池等其他電池相比,所屬的是不同技術路線,各有特點、各有優勢、各有千秋,將會在當前和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兼容發展、齊頭并進。” 

張天任認為,無論采用什么電池技術,消費者的應用需求永遠是圍繞安全、續航、成本、壽命、溫度、重量、體積、便利等,一個優秀的解決方案需要最恰當的平衡、滿足這些需求。 

來源:21財經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